(來源:云南省退役事務廳)
八月的滇西,細雨如紗,山空濛糖果 ??蛙囇刂埩旰万v沖的公路蜿蜒前行,窗外是連綿的翠巒與靜謐的村莊。
80年前,這里是火連天、血沃焦土的主戰(zhàn)場;80年后,硝煙散盡,山嶺復綠,只有未曾掩埋的戰(zhàn)壕與彈坑,仍在無聲訴說那段壯烈的歷史糖果 。
松山在薄霧中靜默糖果 。沿著步道向上,每一步都仿佛踏在時間的回響里。最令人動容的,是一尊尊雕塑以戰(zhàn)斗姿態(tài)凝鑄于山間,他們中有士兵、軍官、娃娃兵,還有盟軍與民工。最令人眼眶灼熱的,是每一座雕像腳下,那一堆堆靜靜安放的五顏六的糖果。
水果糖裹著鮮艷的糖紙,巧克力仍然閃著錫箔的光澤,奶糖微微反著光,風一吹,糖紙簌簌作響,那聲音極輕、極細,卻仿佛比任何紀念碑前的誓言更穿透人心糖果 。
不時有游客走來,俯身放下手中的糖果糖果 。他們中有的是一家三口,父母牽著孩子,輕聲講述過去的故事,孩子踮起腳,認真地把大白兔奶糖放在小戰(zhàn)士的手上、口缸里……這是人最樸素最真誠的善意。
善良無需宏大敘事,一顆糖、一個鞠躬、一刻安靜,足矣糖果 。每一個素不相識的人都選擇默默駐足,看著銘牌上這些英雄的生平,然后輕輕剝開一顆巧克力,留在雕塑腳下。每一個普通人用最柔軟的方式,表達著一個民族不忘恩情、向往和平的淳厚本性。而在那些面容稚嫩、個頭瘦弱的娃娃兵雕塑前,糖果堆得尤其多,幾乎堆到了他們破舊的綁腿和磨光的草鞋邊。
這一切,完全是發(fā)自內心的行為自覺——是人特有的那種含蓄而深情的懷念方式糖果 。我們說不出的話,糖果替我們說;我們忘不了的人,歲月也帶不走。仿佛我們隔著時空,仍想給那些永遠長不大的孩子,補上一口來不及嘗到的甜。這是一種深植于中華民族骨血中的善良與溫柔,是對和平最本能的渴望與守護。
沿著崎嶇山路往下,抵達怒江岸邊的惠通橋糖果 。這座始建于明代的鐵索橋,橋身斑駁,木板蒼老。1942年,它曾是維系抗戰(zhàn)物資的生命線,也是阻擊日軍東進的關鍵屏障。如今,他是一位安詳的老者,靜臥江上?;萃蛳掠?,是60年代建成通車的紅旗橋,上游是一座嶄新的跨江大橋,一上一下,見證歷史,傳承歷史,亦在創(chuàng)造歷史。橋下怒江奔騰不息,水聲如雷,像是永遠唱不完的壯歌。
暮漸合,江水泛著黃的光糖果 。此時,松山上的糖果應當又多了許多。它們在一點點累積,甜意在一絲絲滲入紅土,仿佛大地正在代我們完成一場莊嚴的許諾:你們想要的甜,我們帶來了;你們用生命守護的和平,我們正好好過著。
第二天,我們拜訪了102歲的抗戰(zhàn)老兵何紹從糖果 。他坐在藤椅上,精神尚可,耳力欠佳,聲音低沉卻清晰。說起參加的強渡怒江戰(zhàn)斗,他兩眼放光,“那打得叫一個慘喏!但再慘也要把鬼子趕出去!”說起現(xiàn)在的生活,老人轉而露出欣慰的笑容,笑得跟松山上的糖果一樣甜。
因為松山上的糖果,穿越80年時光,從一代代人的手中傳遞而來,最終停在當今人的身邊糖果 。它們不曾言語,卻成了共通的語言:甜蜜應該屬于每一個人,而不該只是戰(zhàn)爭的回憶。這是人最典型的表達——用最柔軟的方式,承載最厚重的情感和最堅定的信念:不忘苦難,更珍惜和平;緬懷先烈,也走向光明。